【子牛集】春江水暖鴨先知 ─ 「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計劃」

950

鄧智光校長 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感恩近年有機會參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的計劃(CIIF)。計劃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身與不同社區人士接觸,使學生更了解他們的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利用所學的知識及技能,配合老師的指導及輔助,回應社會需要,解決社區人士面對的問題。

多年反覆的嘗試證明,親身體驗學習方式可令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體驗式學習對引發學習動機、拓展議題探究的深度及價值觀念建立,對視覺型、聽覺型及感覺型的學生,均有不錯的果效。此計劃後,學習型的社區學習平台逐漸形成,在二零一九年,學校就擬訂了「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計劃。

計劃理念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有別於傳統學習模式的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下,體驗是基礎,學習者成為學習的中心,不再被動地從老師、課堂、課本中接收知識,而是自動自發地投入到體驗中,並在體驗中感悟、觀察、反思、概括,並將其「體驗所得」應用於新學習情景中。本校利用「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以跨科目專題研習作為實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親身走進社區,與不同的社區人士建立聯繫,探索各類社會問題,並利用創意去解決問題,以達致營造學習氣氛,提升學教效能。

實踐策略

「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的實踐由課程設計、跨科目合作及外界資源三個主要策略配合而成,可參考以下示意圖:

甲、課程設計

本校構思建立服務社區及探討社區問題的平台——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以學校作為中心點,就課程內容發掘區內的社區議題及資源,設計在1.5公里半徑內進行學習活動,製造不同的體驗式學習機會。具體實行項目包括:

  • 水質監察:就社區環境的問題,以「飲一口屯門河水」為題,設計水質監察活動,讓學生親身檢測屯門河三處地方的水質,以獲取一手資料進行跨科目專題研習。在綜合科學科學習水質污染對生物造成的影響及製作濾水器,而在設計與科技科就設計研發模型船,清理河道垃圾,希望最終以「飲一口屯門河水」,啟發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 人口老化議題教學:人口老化將會在未來成為香港最重要的社會問題,中一學生從迎新日開始就接受義工訓練,定期進行探訪長者活動。而本校成立學校長者中心,善用長者生活知識,教授學生製作傳統節慶食品及手工藝,增加長者與學生共聚時間。
  • 空氣監察:屯門區一向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於是,學校就設計「健康空氣社區」學習活動,制定一系列量度空氣污染指標,中五級學生及長者義工選取屯門區內十個「空氣污染黑點」,親身量度以上地點五天的路邊空氣污染物、車流、行人路寬度,分析環境與空氣的關係,並利用科技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

乙、跨科目合作

由通識教育科負責協調,中文科、設計與科技科、科學科、歷史科、電腦科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配合,結合正推行的「SELF・新・活計劃」,合力推行以社區為本的跨科目專題研習計劃。

各科結合其課程要求,同時培養學生不同能力。通識教育科老師負責安排考察活動、教導學生進行資料搜集及分析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的方法;中文科老師協助學生結合考察活動的經驗,運用中文知識完成作文;普通電腦科老師教授學生將水質數據製作成不同圖表及在文字報告中加入電腦效果;綜合科學科老師則以棄置塑膠廢料對環境的影響為教學主題,進一步討論水質污染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教授學生製作濾水器。

丙、外界資源

計劃主要在多元學習津貼及全方位學習津貼支持下開展,添置所需要的儀器及物資。此外,本校積極尋找外界支援,與創新科技團體、非政府組織、地區團體及區議員建立合作關係,而每次學習活動均由長者義工擔任導師支援學生,讓學生了解社區狀況,尋找合適素材完成活動。

總結

「春江水暖鴨先知 」。我校坐落屯門河旁及屯門公路側,讓學生以河水及公路作為探究對象,正是由生活出發,希望我們的「鴨仔」透過親身體驗,更關心社區,而且游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