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代奴役全球諮詢—教會和教會相關組織面臨的挑戰
Global Consultation on Modern Slavery – Challenges before Church and Church Related Organizations
日期:2024年11月17-19日
地點:曼谷
主辦:世界傳道會
譚綺雯執事 灣仔堂
很感謝區會給予我機會參與由CWM(世界傳道會)組織的有關「現代奴役議題」的環球諮詢會議。這會議擴闊了我的眼界和思維,讓我再思耶穌基督福音使命的核心與整全性,並教會的使命實踐。
奴隸制度或奴役這兩個詞語聽上來,令人聯想到這是上世紀的問題,但事實上,時至今天,奴役及奴隸制度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這次會議匯聚了多個地區的教牧領袖、機構代表及奴役制度下的生還者,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闡述現代奴役的狀況,並揭示出導致「現代奴役」得以持續的因素,包括(一)在意識形態上,如殖民化思維、以父權主導的權力架構思維、並教會的傳統神學及釋經框架未能夠為被剝削的群體發聲,如女性群體;(二)整個貿易體制上的不公義,如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及工業,為減低成本,使用價錢最低的供應商,導致供應源頭使用了人口販賣及強迫勞動而來的勞動力。發展中國家的孩童、青少年及婦女淪為超廉價勞工,陷入沒法逃離的被奴役的命運。這些企業變相成為了奴役制度的重要支柱,更可悲的是,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所需要的鈷,吃的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穿的衣服所需的棉花等,這些原材料的發掘以致製成品,絕大部份均出自被剝削、被誘騙及奴役的群體的手,並染滿了他們的血汗和淚水。你和我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奴役制度上的「支持者」;(三)在經濟模式上,例如資本主義制度下,因高舉經濟效益而漠視生產過程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嚴重影響居住在太平洋島嶼社群的生存,造成大量的人口遷移,這些被迫遷徙的人口,往往為求生存,而成為人口販子的目標,當中的孩子和婦女被迫成為勞工或被賣作性奴。因此,全球暖化的問題背後潛藏著極大的氣候公義的問題。
再思福音使命的實踐
因此,要打擊現代奴役的問題,實在須從根源著手,針對各種不公義的制度和文化帶來對人性的扭曲和尊嚴的踐踏,教會與機構聯手踐行上主的使命 — 恢復神創造人所賦予的形象,為被剝奪了人性、尊嚴、甚至生命的弱勢群體發聲、認出制度上的不公,與相關的企業或政府交涉等。引述其中一位講員的說話:「教會的使命是作被邊緣化的人及被欺壓者的代表,對抗著邪惡當道的世界,這樣作意味著教會會受苦。」另一位分享氣候公義的講員論及基督徒的信仰時道:「面對現實社會出現的不公義、暴力或張力時,教會不能獨善其身,保持中立及沉默。」 反思香港教會,就踐行上帝的福音使命上,似乎鮮有參與於公共領域上為弱勢或被欺壓的社群發聲或爭取應有權益的工作,教會宣講福音及使命實踐工作與世界的不公義彷彿互不相干,原因是甚麼? 會上講員們就「奴役」問題呼籲教會重新思考上主在這時代對教會的呼召,並重新思考三一主的使命核心。昔日耶穌關心的群體往往是被當時世界所唾棄和貶低的人,如稅吏、罪人、女人、麻瘋病人、妓女、孩童。現代奴役的問題引導教會再思索誰是我們的鄰舍?如何避免成為好撒瑪利亞人故事中的祭司及利未人,為了維謢「宗教的虔誠」,反失掉了敬虔的實質。此外,教會有沒有因「害怕失去某些地位或利益」而不願承擔作為對抗不公義的體制的先知及僕人角色?教會會否害怕被邊緣化而不願成為受欺壓的群體的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