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二零二四年度周年代表大會主席致辭

48

馬志民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自創會至今已逾一百零五年歷史,隨著香港社會急速的變化,香港區會與眾堂會、眾學校及社會服務單位等,在各個社區努力宣揚主愛,見證榮耀上主。香港在回歸第二十七個年頭,走過社會動盪的日子,走過疫情打擊的磨難,也面對信徒及教牧移民潮的衝擊,香港面臨各行業人材的短缺,教會也面對富經驗的領袖以及教牧同工的移民,令教會管理層出現真空及信徒領袖出現斷層,甚至有教會出現沒有牧者的危機。參與教會崇拜及聚會的信徒人數也日漸減少,有研究指教會青少年及初職的信徒流失更為嚴峻,也是教會需要正視及重點關注的方向。然而,教會之外仍有不少香港市民仍迎難而上,繼續每天勤奮工作,為生活打拼。香港市民在掙扎求存的同時,心靈極需要福音帶來的盼望與動力。教會不應在損失羊群或牧者的情況下哀嘆自憐,我們同心懇切祈求教會的主,為教會預備牧者,興起教會新的領袖及信徒,向社會上仍活在困苦艱難,心靈需要主愛的群體,展示福音的盼望與大能。

感謝上主,區會眾堂會、眾學校及社會服務單位,在過往面對危難處境,彼此守望,堅守崗位,不會因世代的混亂而自亂陣腳。作為教會,我們堅守以耶穌基督為福音的核心、信仰的基礎與真理的依歸;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思想圈外有羊,為何福音不能觸及圈外之羊,我們為何不能牧養圈外的羊?這是教會的眾牧羊人需要反思,尋求更新與變化的。作為學校,面對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政策不斷的更新改換,教育前線的同工同道,要持守教育的本質與初心,建立青少年一代為重。我們要支援及關心教育前線的同工,使他們隨時得力,且不致迷失方向,認定區會教育的願景:「並肩培育豐盛生命,攜手見證基督大愛」。這不是口號,乃是切實的指示及引導眾學校及前線同工,同心朝向教會辦學的理念。區會的社會服務雖然屬於小規模的發展,與其他社福機構相比,可說是微不足道。然而,區會每年透過慈愛券及賣旗籌募經費,自資經營各項的服務,使這些服務更加靈活、自主及切合不同的需要,所觸及的群體,領受援助的同時,也體會基督的大愛。

區會在這幾年的發展,得總幹事王家輝牧師帶領,以新思維,新角度,尋求新方向,勇於嘗試,本人十分認同及欣賞。總幹事的任期雖然仍有約一年時間才任滿,區會常務委員會認為應為區會未來領導早作準備,挽留人才,並於十月份執行委員會例會一致通過王家輝牧師續任本會總幹事,任期四年,由二零二五年九月一日至二零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本會深慶得人。感謝上主為區會預備祂忠心的僕人,有長遠發展異象的領導。又區會籌劃多年擬在東門口興建退休牧師住所的計劃,幾經困難及挑戰,於去年初啟動建築工程,預計不久後便可以竣工,讓本會退休牧師可以有更理想的退休生活環境。龐大的建築及基本設備裝置費用有賴眾信徒熱心的捐獻,眾肢體群策群力,大家對退休牧師的關懷及愛護,深信主必記念!何福堂會所的重新發展雖然遇到經濟下滑而再次受到阻礙,然而會所內的歷史建築物,卻廣受社會所關注,也得到古物古蹟辦事處的關注,將何福堂會所內的白屋(Morrison Building/達德學院)、飯堂(Canteen/民主禮堂)、紅屋(Hoh Fuk Tong House/女生宿舍)及涼亭(Pavilion)納入「大灣區教育文物徑」內,並得到各方的支持及意見,在未來的日子,可以進行復修及活化,這些歷史建築物對於區會的歷史、國家的歷史都有一定的意義,也可供本會學校及社會人士申請參觀,認識中國近代的歷史與文化。

另外,大家亦請關心個別的堂會,她們在物業的改動上需要資金與禱告的支持。請各堂會本著分享的精神,彼此守望,關心這些堂會,當中包括:全完堂、林馬堂、小西灣堂等。願上主繼續使用區會這個僕人,如區會的徽號,成為上主的燈臺,領人歸主。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