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廬】愛是⋯⋯

58

陳雅恩 本會家情軒中心主任

對於你來說,愛是甚麼呢?

家情軒於二零零三年成立,至今二十一年,多年來接觸了過萬個家庭及學童,當中聽過發生在他們身上不同的故事,見證着父母對子女不同的愛,很想和大家一同細味他們的故事,亦讓我們同時思考及反省自己給與別人的,又屬於哪一份愛?

小明家

小明一家有三兄弟,爸爸是勞動工人,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生活並不富足。但父母在家均不用他們協助家務,只需他們專心讀書就可以了,幸好小明三兄弟也十分懂事,三人都考取到很好的成績。

隨着年月過去,三位孩子均健康成長,父母亦年紀漸長,這時卻發現一個狀況,三個兒子在與人相處上有很大的問題,非常自我中心,有不懂的地方,就只會開聲說自己不懂得做,不會思考解決方法;在自理上亦同樣出現問題,日常生活技巧缺乏,洗衣煮飯都不會;漸漸地,工作方面也遇到挫折。父母年紀老邁,日常生活亦需要人照顧,家中因而一塌糊塗。

了解背後原因,原來是父母「過分保護的愛」引起,父母覺得兒子們只要專心讀書就可以了,家中一切事務,均體貼地為他們安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開聲說不懂,父母又會即時替其解決難題,加上,三位兒子學業成績超卓,父母多有讚賞,形成他們自我自大的性格,影響深遠。至此,年邁的父母才驚覺過分的保護,對孩子成長有深遠的影響。

小華家

小華一家四口,單親家庭,他排行第二,哥哥與他是同父同母兄弟,弟弟是同母異父兄弟,小華十二歲,哥哥十五歲,弟弟七歲,媽媽早兩年與繼父分開,現時一家四口生活。

小華會做出很多引人注目的行為,希望得到別人的關顧,有時甚至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在學校裏是一位「名人」。而哥哥比較沉默寡言,但言談中也會透露對家庭的不滿。弟弟在家中是一個小霸王,兩個哥哥也要順着他,不然就會被媽媽責罵。

與媽媽的傾談中,了解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況,原來媽媽有情緒病,需要服藥,精神不濟,照顧孩子的責任,全數落在大哥身上。隨着大哥年齡漸長,開始進入反叛期,加上亦想有一些個人的生活,於是對媽媽這個安排,非常不滿。但這個改變,並沒有令媽媽反省,媽媽反而開始將責任轉移至二兒子身上。

與媽媽傾談,她總會強調她很愛孩子,亦覺得自己已經付出很多,很辛苦,但媽媽經常獨留孩子在家,家中的金錢亦長期不知用在甚麼地方,孩子飯錢交不到,校服沒錢更換,媽媽卻不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她覺得學校看見他們沒錢吃飯,不會讓孩子餓肚子,社工會幫他們申請津助,「因為我哋慘,其他人唔會見死不救,實會幫我哋嘅」。

媽媽這種「放任的愛」,最後在被專業人士警告後,以疏忽照顧的虐兒罪名提告,幾位孩子最後被安排返回父親身邊或入住兒童之家。

小魚家

小魚今年十四歲,爸爸在他三歲時離開了,媽媽是國內人士,早年中港兩地來回,照顧孩子。平日媽媽在衣食住行上總會咨詢孩子的意見,待孩子提出意見時,媽媽又會提出她已做出的決定,表示是為孩子着想,為·他揀選最好的選擇。

漸漸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對媽媽所提出的意見,開始有反對的聲音,亦開始不滿媽媽的諸多做法。由於媽媽在爸爸離開後,出現了情緒問題,需要定期看精神科,以至每次與孩子爭吵時,都會嚴重影響情緒,無形中加劇了彼此關係的惡化。

最近一次爭執後,媽媽向孩子說:「既然大家都咁辛苦,咁不如開石油氣,一鑊熟啦!」那一刻,孩子被嚇怕了,即時衝出家門,跑回學校,找社工求助,學校即時報警,媽媽在精神病院中表示,只是想嚇一嚇孩子,並非真的想傷害他,而是因為自己太愛他,接受不到孩子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這是多麼令人難受的「窒息的愛」。

這幾個故事,有沒有令你覺得很熟悉?我們又用怎樣的愛去愛人呢?天父用無比大愛愛我們,在我們要經歷體驗時,祂會讓我們親身體驗,卻會默默在旁邊陪伴,在我們失信叛逆祂時,祂亦會用慈繩愛索,將我們帶回正路。

願聖靈提醒,讓我們作家長的、作教導的、作神兒女的,都要以基督的樣式,對待我們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