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幹事心聲】額外收穫

638

王家輝牧師

二零二四年四月一日至四日,本會聖頌團一行32人前往福建省廈門市進行聖樂交流之旅。這是聖頌團在疫情後,自內地與港澳恢復全面通關以來的首次境外聖樂交流之旅。上一次是在二零一七年十月下旬,為迎接中華基督教會創會百周年會慶而安排的上海探訪及聖樂交流。為何這次聖樂交流的目的地會在廈門呢?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廈門市的教會在聖樂事奉上十分積極,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我們到訪的其中一間教會——竹樹堂,她們有十個不同的詩班輪流參與崇拜獻詩和關顧的服事(在婚喪事上參與獻詩)。

二、廈門市多間教會原屬中華基督教會閩南大會。昔日廣東大會與閩南大會在中華基督教會合一運動中屬最早期已積極響應的省級成員,故彼此關係也較密切。

這次聖樂交流之旅得到廈門市基督教兩會熱情的接待,令團員留下深刻印象。有關旅程的點滴,可參閱下一期(六月份)《匯聲》的特稿。

在是次旅程中,除了探訪教會和聖樂交流外,我們也有機會緬懷一些先賢的事蹟,可說是額外收穫。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們對黃永熙博士的懷念。黃永熙博士是香港音樂教育與聖樂界備受尊重的前輩。黃博士本業雖是建築工程師,但其音樂造詣卻相當高。在一九六八至六九年間,黃博士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音樂系署理系主任及崇基合唱團指揮,並教授指揮。一九八四年黃博士受聘為本會聖樂顧問,並在該年成立聖頌團,今年剛好慶祝成立40周年。回顧聖頌團的歷史,除在本地有聖樂事奉外,內地、台灣、泰國和菲律賓等地也是以往進行聖樂交流的目的地。

在行程安排上,我們到鼓浪嶼遊覽並探訪位於島上的三一堂。鼓浪嶼被譽為「音樂之島」,島上特別設立了「鋼琴博物館」和「風琴博物館」。除了欣賞小島風光、探訪教會和參觀博物館外,我們還試著尋根。據文獻所載,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第三屆會議於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至三十日在鼓浪嶼的毓德女子中學舉行。隨著時代變遷,昔日的毓德女子中學跟不同學校合併,現稱為廈門第二中學。

鼓浪嶼除了是第三屆全國總會舉行的地點外,島上福音堂的首任牧師陳秋卿牧師更獲選為全國總會會長/理事長。由此可見,鼓浪嶼教會在中華基督教會初創期已扮演著積極的角色。

在鼓浪嶼遊覽時,大家提起呂振中牧師也曾在鼓浪嶼服事了一段日子。呂振中牧師祖籍福建,蒙上主施恩,憑着堅毅不拔的精神,以一人之力將舊新約聖經按聖經原文直譯為中文,前後歷時30年,於一九七零年出版《呂振中譯本》。香港大學為表揚呂振中牧師的成就,於一九七三年頒授榮譽神學博士學位予他。

呂振中牧師於一九二五年神學畢業後,由北京返回福建,在建校於鼓浪嶼的閩南聖道專門學校執教神學,有14年之久。一九四九年四月,呂振中牧師和師母在英國聖經公會贊助下,繼續翻譯聖經工作。在此段期間,他們居於觀塘細小的單位,深居簡出,只為專心完成翻譯工作。由於長年專注翻譯聖經工作,沒有甚麼積蓄,晚年生活不易。因著呂振中師母(黃羅綺)為菲律賓出生的緬甸華僑,與本會香港閩南堂杜仁廉長老夫婦認識,所以在杜長老夫婦於聯合醫院任職時,常有往來,並幫助呂牧師夫婦生活所需。以上部份內容乃是在我們的行程中,蘇成溢牧師和杜仁廉長老夫婦跟我們各團員分享的。

這次聖樂交流之旅同時也成為一趟尋根之旅,讓我們緬懷先賢事蹟,體會他們所作的貢獻,至今我們也是受惠者,這些都是額外的收穫,十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