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傳】從時代領袖汪彼得牧師看中華基督教會精神

782

陳智衡牧師 沙田堂、建道神學院副教授

時代轉變,教會孕育一代又一代領袖。而本會前總幹事汪彼得牧師,絕對是大時代下所孕育出來的一位重要教會領袖。汪彼得牧師是廣東新會人,生於一九一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原屬美瑞丹會會友(即今日播道會)。他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中學畢業後到廣州協和神學院接受神學裝備,一九三七年被廣東協會安排到美國奧柏林神學院(Oberlin Theological Seminary)進修宗教教育,至一九三九年才學成回國。1

汪彼得牧師回國後即繼續在中華基督教會服務。當時正值日本侵華,廣州淪陷,廣東協會辦公室也遷到香港。而汪彼得牧師於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十日在望覺堂的聯合崇拜中,正式被廣東協會按立為牧師。2 按牧禮後二十天,汪彼得牧師於十一月三十日與梁瑤林結婚,並由舒活牧師證婚。3 汪彼得被按立為牧師後,常協助廣東協會不同的聚會,包括講座和佈道等。胡翼雲牧師曾形容年輕時期的汪彼得牧師時指出:「汪彼得牧師為本會新進青年佈道家,所講救道,於教友靈程,至為裨益」。4 汪彼得牧師牧師後來回憶時表示:

廣東協會破例按立一位二十五歲青年為牧師,亦即是說,從此,教會放棄百多年來中國教會不按立年輕人為牧師的不成文習例,直至今天,在教會裏仍有人固執地認爲年輕人被按立爲牧師恐怕會驕傲,但相反地,我被按立後,並沒有令信任支持我的人失望。因爲我緊記着「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爲、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的經訓。5

汪彼得牧師在香港期間,雖然沒有在廣東協會擔任重要位置,不過譚沃心牧師指出,因他那時在海外,故此胡翼雲和汪彼得兩位牧師成為領導廣東協會的重要領袖。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汪彼得牧師亦相當關心青年的愛國運動,6 例如於一九四零年,他與李貞明牧師一同擔任廣東基督徒學生協會的義務幹事,7 譚沃心牧師曾形容他時說:「本會遷港,汪彼得牧師即在港發動青年愛國運動,促進學生工作」。香港淪陷後汪彼得牧師逃難湛江,並設立臨時辦事處,就地發展青年工作。8

一九四七年,譚沃心牧師因出任協和神學院院長,故此辭去廣東協會總幹事一職。而汪彼得牧師就被推薦為代理總幹事。9 同年,汪彼得牧師被奧托本大學授以名譽神學博士學位(ThD),以肯定他在戰時及復原後對教會的貢獻。10 一九四八年七月,廣東協會舉行第二十三屆年會代表大會,議決汪彼得牧師由代總幹事正式成為總幹事。11

汪彼得牧師於一九五六年抵達香港,而廣東協會第六區會亦經過修訂憲章後,改組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他在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的代表大會中,以特約代表出席會議,並且是代表大會的講員。12 到四月十五日,汪彼得牧師正式被執委會通過成為香港區會的代區幹牧,以接替休養的鄭科林牧師。13 三個月後,在七月三十日召開的特別執行委員會中,汪彼得牧師被正式聘為香港區會總幹事。14 汪彼得牧師上任後,立即進行數項重要的事情,包括修改憲章和出版區會月刊等。15 而首期《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會訊》,亦於一九五七年六月二日正式面世。當中更刊登出該年周年代表大會時的講道。這是汪彼得牧師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後,正式在香港區會對眾教會領袖的講道,他的講題為「上帝的計劃:沒有城牆的耶路撒冷」。汪彼得牧師指出:

過去,我們爲着迎合一般知識份子心理,叫他們容易接受,我們在傳福音時忽略了或最低限度很少提到我們的基本宗教信仰問題。許多時就着重講基督的偉大人格,犧牲與服務。不錯,這樣的道理對許多信徒會有過很大的幫助。但我們沒有為信徒打好了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基礎。結果,有政治勢力支持的主義學說來到了,也同樣的叫他們犧性與服務,更由於他們羨慕這些政治的成就,就認爲基督教也不外如此,他們就寧願放棄宗教而加入了政治活動,因為我們過去祇栽培他們有一些行動,而沒有在他們的思想裏打下了一個穩固的宗教信仰基礎。16

汪彼得牧師出任香港區會代區幹牧之後,反省中華基督教會過去的做法,並表示他們昔日為了迎合知識分子而忽略栽培信徒的基督信仰基礎,導致他們輕看信仰而離開,從而加入政治行動。汪彼得牧師表示:

我們今天無論計劃甚麼工作,都應留意到培養人們的靈性生命,灌輸信徒有基本宗教信仰,幫助他們肯定的相信上帝,相信主耶穌的生,死,復活,升天與再臨,確信聖靈與永生。我們各人的神學觀點與解釋或有不同,但這種基本信仰,我們要每一個基督徒都能絕對沒有懷疑的接受過來。我認為我們所信的既然是宗教,我們祇有相信。這樣的基督徒才是建築在磐石上的。17

從汪彼得牧師的講道中,可以看到他反省昔日中華基督教會因偏重知識分子,而輕忽對信徒的基本信仰栽培。所以他認為各人可以有不同的神學立場和對信仰理解,但基本信仰部分,是中華基督教會每個成員都應該持守的,那教會才可以整體往前走。而汪彼得牧師更表示在這信仰基礎之後,那就要問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願景應該是甚麼。汪彼得牧師引用撒迦利亞先知作為例子:

撒迦利亞先知是一位偉大的先知先覺者,他能體會到耶路撒冷不應是一個堡壘,而是一個沒有城牆的城,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地方。這才是安全,幸福與快樂的地方。這種道理幫助了我們認識到一個沒有城牆的世界才是安全,幸福與快樂的世界。
⋯⋯如果我們自己有過在圍牆裏的經驗,就知道在圍牆裏的人是怎樣痛苦的!他們雖然仍是活着,但他們的思想,言語與行動都沒有了,都好像死了一般,他們好像是昔日被墳墓禁錮著的拉撒路一般,而我們基督徒見到這樣的世界,這樣的兄弟姊妹,像昔日拉撒路的姊妹馬大和馬利亞與其他的猶太人般,祇爲他們而悲傷同情嗎?我們應該像耶穌當日般要把封閉著他們的石頭輥開,叫包裹着他們的布解脫,叫他們再能行走,再有生命。⋯⋯我們要大力支持普世教會運動,通過這項工作,加强人類間的互相諒解,把一切在我們之間,教會之間,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的這些圍牆內的偏見,自私與憎恨消除。我們要做拆牆的工作,也要注意做防止築起牆來的工夫,這是我們基督徒要繼承耶穌來世的任務啊!
18

建造沒有圍牆的城,消除教會之間,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的偏見、自私和憎恨,這是汪彼得牧師冀望看到的願景。因此到一九八零年,在汪彼得牧師在任總幹事期間,香港區會由五間小學,增加至三十九間。而有關中學、區會辦的中學及特殊教育中學,共有二十五間,這已不包括堂會辦的幼稚園及小學;至於堂會數目亦增加了十五間。而更重要的,就是他成功推動十年自養計劃,讓區會在沒有西差會支持的情況下,仍可以繼續發展。19

汪彼得牧師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鞏固了重要的教會基礎,並且對香港社會的教育給予重要貢獻。然而,當基要主義和福音主義的教會領袖批評中華基督教會是不傳福音,是自由主義教會的時候,汪彼得牧師就曾有以下的回應:

我很奇怪的常聽聞有些人對我們中華基督教會有著一種偏見,認爲本教會是自由思想派,甚至說是新神學派,這是不正確的,這點可從本會憲章中所揭示的以「使徒信經」為信仰綱要足資證明。中華基督教會的組織,包括原屬於各宗派不同背景的教會,在彼此尊重的原則下,聯繫在一起,發展傳道服務事工。
中華基督教會不屬於任何宗派,更反對所謂派别。其實,在教會裏面,用這個「派」字都是不對的,如果信徒間仍分派別,便是沒有認識到彼此間復和的需要和同做肢體的眞理,亦沒有實踐基督教復和的道理。
從中華基督教會組織成員的各教會背景,及創會的目的與精神,足以說明我們是着重傳道的精神(Evangelical)。我們每個信徒都是傳道者,我們接受主耶穌的吩咐,聖靈的帶引,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最後的目標是「往普天下去」,自然有很濃厚的普世教會精神(Ecumenical)。
20

從汪彼得牧師的回應中,他說中華基督教會既是Evangelical,亦是Ecumenical,從中可以看到中華基督教會是有傳福音的基因,但亦有普世教會的關懷。因此,中華基督教會應兼備這兩者同時存在,而不是偏向一邊——既重視狹義的福音需要,即基督徒的決志及信仰栽培,與此同時,亦重視廣義福音的理解,關心普世的需要,以基督信仰心懷服侍有需要的人。筆者得指出,或許外會的人未必明白這道理,但期盼作為中華基督教會的成員,先不要在會內互相標籤。讓彼此一起探究、共建和實踐這道理,就是讓教會重視傳福音和信徒的信仰栽培,但同時亦關懷普世與社會需要,實踐本會的合一非一律精神。

1   翁傳鏗:〈出生廣州的汪彼得牧師〉《省港基督教先賢》(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22),頁43-44。
2    〈按立牧師禮誌盛〉《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月刊》第二期(1940年12月1日),頁2。
3    〈個人消息〉《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月刊》第二期(1940年12月1日),頁5。
4    胡翼雲:〈福音初至之地〉《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月刊》第五期(1941年3月25日),頁3。
5    汪彼得:〈總幹事的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會訊月刊》217期(1975年6月1日),頁3。
6    譚沃心:〈協會三十年〉《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三十周年紀念會/第二十三屆會會專刊》(11948年7月4日14日),頁26。
7    〈學生協會將舉行犧牲節音樂崇拜〉《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月刊》第五期(1941年3月25日)頁8。
8    譚沃心:〈協會三十年〉《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三十周年紀念會/第二十三屆會會專刊》(11948年7月4日14日),頁26。
9    〈個人消息〉《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刊》廣州版新二十及二十一期合刊(1947年10月),頁10。
10  〈汪彼彼得榮膺博士銜〉《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刊》廣州版新十九期(1947年8月),頁12。
11  〈卅周年紀念會暨廿三屆年會代表大會經過〉《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刊》廣州版新三十期(1948年9月),頁7。
12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1957年度代表大會會議紀錄〉(1957年2月23日)。
13  〈執行委員會議紀錄〉(1957年4月15日)。
14  〈執行委員特別會議紀錄〉(1957年7月30日)。
15  〈執行委員特別會議紀錄〉(1957年4月29日)。
16  汪彼得:〈上帝的計劃──沒有城牆的耶路撒冷〉《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會訊月刊》創刊號(1957年6月2日),頁2。
17  同上。
18  同上,頁3。
19  汪彼得:〈1980年度週年代表大會總幹事報告〉《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會訊月刊》282期(1980年11月15日),頁3。 20    汪彼得:〈實際的信仰〉《總幹事的話》(香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1983),頁19;汪彼得:〈總幹事的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會訊月刊》212期(1975年1月1日),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