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傳】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長(1928–1949)關恩佐執事

1089

蘇成溢牧師 本會退休牧師

黃慧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

關恩佐執事

關恩佐執事,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二日出生,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去世。他是廣東教會的出色領袖和教育界的精英,在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簡稱「廣東協會」)成立後,曾先後擔任會長(後稱主席)、執行委員及義務總幹事等重要職位,是廣東協會開創時的重要領袖。

關恩佐早在清末時期已留美深造。他的教育背景和教會參與,大概可以溯源於他父親關來牧師與美北長老教會的淵源。關來字就光,他是美國華僑後回流廣東省傳道。有說法是關來的父親來美經商,家道中落後信主,一八七三年七月經幼學正道會(即在三藩市專做華人青年工作的基督教青年會)介紹洗禮,往後一年(1874年)他獲美北長老會國內差傳部the Board of Home Missions)傳教士露密斯(Augusus W. Loomis,1816-91)差派到美國加州州府沙加緬度(Sacramento)傳道。關來後來回流到廣東省傳道,曾被美北長老會海外差會(the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的傳教士丕士業(Charles F. Preston,1829-77)和香汴文(Benjamin C. Henry,1850-1901)差派在廣東省佛山(前稱九江鎮)和連縣(前稱連州)等地傳道。一八八三年獲廣州長老第一支會(即後來的中華基督教會逢源堂,簡稱逢源堂)1聘任為傳道。一年後,即一八八四年,轉往長老二支堂2(即後來稱為中華基督教會仁濟堂,簡稱仁濟堂)事奉並受按,是該堂首位華人牧師。因著與美國華僑和長老教會的關係,關來是廣東長老自理傳道會的創辦人之人,是一個自立教會,獨立於美北長老會外,由寓美(加州三藩市)的華人基督徒支援往中國傳道的工作,其組織至今仍然活躍。3

            關於關恩佐早年的成長並不清楚,但從其他家人和他青梅竹馬成長的友人故事,可了解一些端倪。關恩佐的妹妹關相和醫生與跟他青梅竹馬的妻子梅恩憐醫生都是在美北長老會富馬利醫生(Dr Mary Hannah Fulton,1854-1927)所創辦的夏葛女醫學院——中國第一間女醫學院,受訓成為第一代的女西醫,一起開辦診所行醫,享負盛名。關恩佐少年時的玩伴,包括同期在廣東協會擔任執委的羅有節(1888-1961)(她的母親羅劉心慈在當時的真光書院任教),以及也在夏葛女醫學院授業,後為明心鼓目學校華人校長的黃雪貞醫生(1881年生),和他的妻子梅恩憐(她的母親梅阿貴也是富馬利醫生在博濟醫院時期的助手)。這群後來成為美北長老會/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的教會和教會學校領袖,早年也如關恩佐一樣受惠於美北長老會教育事業。同時他們也在美北長老會的傳教據點(missionary compound)內成長,即包括第二支會(教會)、真光書院(女子教育)和博濟醫院(醫務)的位置,稱之為廣州長堤穀埠的地方。(可幸的是,後來美北長老差會將該地段送作興建廣東協會總部之用,建成廣協樓,延續長堤穀埠醫療服務、教育和教會三合一的重要地標。)上述提到關恩佐、羅有節等,從年少嬉戲的玩伴,成為後來支撐教會各項事業的領袖人物,形成獨有的教會關係網絡。也是後來羅劉心慈的孫兒羅福華提到羅家(羅劉心慈家族)與關家(關來家族)是廣州基督教(特別是長老教會,及後來成立的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的重要人物資源。

回到關恩佐的生平,在美北長老會教育事業的培養下,他於一九零二年入讀嶺南,一九零六年預科畢業,獲嶺南校董會獎學金於一九零八至一零年間在美國的哈維福德學院(Haverford College)及於一九一零至一二年間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深造。一九一二年關恩佐回國後在嶺南大學任教英文,是第一位華人留學生加入嶺南任教。4一九一九年,他獲委任為由美北長老會、同寅會、公理會和中華基督教會聯合辦理之培英中學(當時稱協和中學,Union Middle School)首任華人校長,直至一九二六年止。5一九二六年起,關恩佐擔任中山大學教授職,從事高等教育工作。6除了培英,他有份籌辦廣州協和神學院,7亦曾任廣州真光學校校董會主席及廣州協和女子中學校董多年。

自一九二七年起至一九四八年,關恩佐先後被選為廣東協會會長(後稱主席)、執行委員及義務總幹事等重要職位,建樹良多。8此外,他亦曾任廣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和仁濟堂堂會主席。在他的領導下,仁濟堂順利將舊真光書院的校舍重新發展,成為附屬堂會下的仁濟小學和真中中學,他起用羅有節校長,繼承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理(Harriet Newell Noyes,1844-1924)成立真光書院的傳統。在關恩佐擔任廣東協會會長期間,廣東協會經歷高山低谷,在二戰期間,廣州和香港相繼淪陷,廣東協會也同樣向西內陸遷移。其闁,廣東協會於一九三九年按立當時還未足二十五歲的汪彼得為牧師(按立禮在望覺堂舉行),又於和平後一九四八年選任只有三十三歲的汪牧師為廣東協會總幹事。同年,關恩佐逝世,終年六十二歲。他那時還在任職廣東協會會長,遂由時任協和神學院院長譚沃心牧師接任此職。9為記念關恩佐對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的貢獻,廣東協會在關恩佐的安息禮拜中,特別寫了以下輓聯:「吾輩勉之,擴建尚未成功,仍須努力。先生休矣,明哲已蒙宣召,少息勤勞。」10當中記念關恩佐過去對教會的付出,同時也間接表述教會當時正面對著戰後復原之艱難。及至後來中共政權下,廣東協會正式加入三自教會,以及香港區會改組的發展。那翻天覆地的轉變也的確是關恩佐一生不能想像得到的變化。在當今時代急速轉變下,輓聯中這一句:「吾輩勉之,擴建尚未成功,仍須努力。」至今仍然適切,靠主力量,彼此互勉。

1     至1960年逢源堂合併入十甫堂,1995年十甫堂在逢源堂原址重建,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A2%E6%BA%90%E5%A0%82(2021年11月29日下載)。

2     廣州長老二支堂早於1887年已被稱讚為自養的組織,並積極參與在旁博濟醫院的宗教事業。參The Report of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Canton, China, for the Year 1887 (Hong Kong: The China Mail Office, 1888), 5, 27.

3     黃期田:《美華長老自理傳道會百年史略》(香港:美洲美華長老自理傳道會,1972),22,24。

4     北京清華學校編:《游美同學錄1917》(北京 : 北京清華學校,1917), 204;招觀海:〈關恩佐先生生平之我見〉,《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刊》,廣州新版31期(1948年10月):1。

5     培英原是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牧師(Henry Varnum Noyes,1836–1914)在1879年創辦,1926年移交予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辦理。參梁操雅等編:《教育與承傳(二):南來諸校的口述故事》(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11),88–89,94–95。

6     〈關恩佐盧觀偉老同學不幸先後捐館〉,《嶺南大學校報》84期(1948):2。

7     梁國顯:〈廣州中華信義會和協和神學院〉,芳村文史第四輯,http://www.gzzxws.gov.cn/qxws/lwws/lwzj/lw1_4/201007/t20100727_19083_1.htm (2021年12月2日下載)。

8     〈關恩佐會長殯葬大典誌〉,《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刊》,廣州新版31期(1948年10月):5。

9     〈本會正副會長深慶得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會刊》,廣州新版31期(1948年10月):3。

10   〈關恩佐會長殯葬大典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