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事】Zoom與Teams的日與夜

818

羅國柱宣教師 灣仔堂

星期一的早上,兩位兒子準時八時起床;梳洗後,開著電腦,開啟zoom軟件,邊食早餐邊看Youtube,等待八時半老師開始授課。老師準時開始,他們紛紛戴上耳機,調至靜音,聚精會神地聽課,邊聆聽邊寫筆記。太太已經一早起床,將主人房佈置成網上教室,一台電腦開啟著teams軟件,正在分享教學用簡報,另一台電腦開啟著另一個賬號,觀看著學生們的眾生相,伴著外置咪高峰,有時解釋課堂內容,有時播放音樂或短片,教授音樂賞識;電腦邊放著一杯熱茶,不時呷上一口,滋潤喉嚨,因為她不只授課,更需要不斷指名提問,以保學生的專注。女兒今年為幼稚園高班,每天只進行半小時的網課,老師唱唱歌,寫寫字,提醒小朋友注意衞生;女兒雙手抬著下頷,小聲回答,不太專心。每天早上,太太在主人房化身教育界KOL;三位兒女在飯桌上並列三台電腦,人人戴上耳筒,化身網絡潮童;筆者則化身資訊科技員,忙著處理無線網絡不穩、登入社交軟件、檢查電腦和耳機,同時又化身校工,斟茶遞水、供應各樣咸甜果品、備上文房四寶、收納電腦配件等。這是新時代的家庭生活。

晚上九時,與一群青年透過Zoom一同研讀聖經。「你現在才食晚餐?你不是work from home嗎?」「是呀,我是在家工作,但是我今年開始進修,剛剛才下課,不過是zoom的。」「你會不會太疲倦呢?你都是休息一下吧。」「我可以的,因為我都很希望查經,所以我一面用膳一面聽你講解。不過不好意思,我十時需要離開,因為我約了朋友傾談關於創業的事。」「創業?」「時勢艱難,甚麼都試試⋯⋯」

網絡即時會議軟件發明多時,但以往多用於跨國商業機構或私人聯絡,本地學校甚至教會大多對它嗤之以鼻。傳統上我們認為有質素的溝通,特別是教學和靈性溝通,必須以面對面的交流至為有效。然而,新冠肺炎散播全球,一場疫症打破了不少人的心理障礙,人人自願或被迫學習使用Zoom、Teams、Webex Meet等軟件,從開始時的抗拒,到現時人人習慣網上課堂、會議、閒聊、崇拜、小組等,可謂進步神速。人人開Zoom,處處開Zoom,時時開Zoom,難怪Zoom股價節節上升。

這些網絡軟件的確有助連繫人與人的關係。昔日使徒保羅同樣善用羅馬帝國的道路網絡,運用當時最先進的文書處理器——獸皮或莎草紙(Papyrus)和筆墨——將上帝的訊息風行全國,造就整個帝國的眾教會,甚至未信者。保羅寫信是為問候信徒(羅一7)、提醒信徒上帝的恩典(羅十五15)、告誡信徒不要犯罪(林前五11)、帶著眼淚(林後二4)、帶著感恩(腓一3)、鼓勵信徒堅守信心(帖後二15)、勸人和好(門)等。使徒彼得也不乏寫給眾教會的書信,勸勉他們忠心事主,而年老的約翰即使在流放在拔摩島上,仍然深明信徒們的掙扎,揭示上帝的終極救恩,寫下一封傳頌千古的書信,盪氣迴腸。

歷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強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擁有最先進的道路系統。考古學家發現,羅馬帝國所建造的道路都經過精巧的設計,從底層的原土,鋪上圓石statumen、小石rudus和碎石nucleus,再鋪上光滑的大石塊成為路面,兩旁設有石壆,路面平坦且寬闊。因著先進的道路系統,羅馬軍隊能夠快速行軍,管治國土。使徒們善用這軍事設備,化作傳遞好消息的媒介,使福音伴隨帝國一併擴張。

今天的網絡軟件就是昔日的道路系統。馬來西亞商業顧問、Together: Finding Purpose at the Crossroads of ME+WE 作者Alvin Ung引用馬來西亞Leaderonomics行政總裁Caroline Ong的話說:「互聯網的關係是真實的關係。」他說:

或許使徒保羅可以為Zoom提供聖經上的指引。他一葉輕舟在小亞細亞地區與眾人「開Zoom」,但是他沒有怨天尤人,埋怨小舟翻騰,眾人幾乎要命。為了福音,他善用手頭上的物資:以製作帳篷為工作,使用籃子來逃生,用衣服來醫治別人,在房屋中宣講真理。對保羅的事工最大挫折本來是監獄,因為監禁使他無法與自己心愛的教會和團契一起崇拜。保羅被困在監獄裡,卻利用當時的最新技術(墨水和牛皮)與散落在偏遠地區的聖徒聯繫起來。如果保羅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也可以⋯⋯。 因此,我們祈禱:主啊,我們怎麼在Zoom中與你親密?(註)

毫無疑問,網絡軟件大大減少了人們交通的時間和成本,我們能夠安在家中,與很多人一同相聚。然而,因為這份便利,使人們能夠在一天之內出席多個會議或聚會,甚至一個晚上分別出席課堂、小組、祈禱會等,結果疲於奔命。忙碌是我們的特徵,更是我們的軟弱。忙碌並不代表我們勤奮,忙碌只是代表我們懶惰,我們懶惰計劃自己每天的行程,我們懶惰任由別人的邀請或主領聚會來決定我的行程,我們懶惰辨別哪些會議或聚會是必須參與,我們懶惰拒絕別人。懶惰其實是罪。

對付懶惰,人需要學習安息。上帝並不只是花了六日創造世界,而是七日——在第七日,他創造了安息。他創造安息,並不是為自已休息,正如耶穌所言:「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五17)他為上帝的子民預備了安息(來四9),邀請我們藉著信心來領受(來四11),而這份信心就是「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所以我們只管來到上帝的施恩座前,領受他的恩典,將工作交回上帝的手中,由上帝來決定,為上帝工作,靠上帝工作。

操練安息日能夠幫助我們學懂安息。練習初期,刻意為自己每星期安排24小時(或半天)不參與任何工作,學習放下心頭大石,學習「忍手」不急於處理事務,學習接受不完美的成果。透過Zoom跑會議或聚會,雖然反映人們善用時間,但是卻忘記了時間是屬於上帝的。上帝賜福安息日,表明時間是神聖的,是上帝的恩典,人不能操控。我們不能令時光流逝變慢,也不能製造更多時間;我們只能順應時間的規律,按時開始、按時結束、按時休息。我們不再是活在埃及法老系統的奴隸,需要透過工作效率來獲取賞賜,我們是活在耶穌基督內因信稱義的救恩系統中,不需要透過工作果效來取悅上帝。因著信心,我們只需安詳地活在基督裡,不強求自己、不奴役自己,便能進入安息。

既然我們不應因著網絡軟件的便利,而輕看這些會議或相聚,我們自當認真看待每次會面,並有以下提醒:

  1. 「入會」之前要做好準備:在會面開始前大約10分鐘前,最好在進入會議前做準備,例如調整鏡頭角度和距離、試咪及試聲。
  2. 留意背景及周邊環境:在家做視像要找一個「見得人」的角落,在試鏡頭時就要留意,有沒有「太私人」的東西攝入鏡頭;或者可考慮使用Virtual Background。其次為免家人「撞入」鏡頭,最好在房門貼上如「視像開會中」的提示。
  3. 不要太「街坊裝」:雖然大家在家工作心情會比較輕鬆,但切勿穿太「Casual」的「街坊裝」,「瞓覺衫」更加是大忌。另外女士們不要穿戴太誇張或太搖晃的飾物,因為在電腦或手機細小畫面太誇太多「郁動」的東西會令人看得不舒服。
  4. 記住有個鏡頭對住你:鏡頭另一端的人一直看著你的,這是開視像會議時要緊記,因此不要以為身處屋企可以放鬆,出現一些不為意的在家小動作。若人多會面,為免「撞聲」,如非發言,請保持靜音;會議結束也可以揮揮手說聲再見。
  5. 想想是否必要參與是次會面。教會不少的聚會已改為Zoom形式進行,而且坊間有大量極有質素的網上講座或聚會,然而我們必須平衡自己的作息時間和聚會時間,限制自己參與時數,貴精不貴多,切勿貪婪。

註:Alvin Ung, “Called to Zoom: Encountering Christ in a Remote Place,” unpublished but available through IMT: www.doinggodsbusin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