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幹事心聲】從四個向度反思時代宣言(四)

717

蘇成溢牧師

面向社群的辦學使命

本會在香港辦學,已逾百年。教會開辦學校,是與宣教不能分割的。當然,辦學不會只以學生信主作唯一的目的,更不應強迫學生受洗,乃是以基督的精神去培育生命,幫助學生去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並引領他們認定,在基督裡的人能得到豐盛的生命,找到人生的終極目標。

一九六八年周年代表大會中發表的《主的教會》宣言,文中的(二)和(三)指出:1)上主的愛在主耶穌的降臨已完全顯明出來;2)耶穌基督的降臨,是為了使世界上所有人的生命變得更豐盛。二零零三年六月執行委員會會議所通過的辦學願景「並肩培育豐盛生命,攜手見證基督大愛」,正正與《主的教會》的思想互相呼應。

本會數十年來以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的宗旨,來貫徹基督教辦學理想。我們在學校裡進行的校園福音工作,十分多元。有的是堂校基址相連,地方互用,事工互助,資源互享;有的是堂會應邀參與宗教課教學和學生福音工作;有的堂會在校內進行植堂,參與學校管理和開展全面靈性關顧工作。作為辦學團體,本會除了委派校董參與學校的管治工作,促進各校持續發展外,更關心和支援各校是否能貫徹及落實本會的辦學宗旨、辦學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

在香港,本會所辦理的數十所中、小、幼學校,一直深得家長及社會人士信任。我相信是因他們認同本會的辦學,欣賞校長及教師們的教育熱誠,教學工作的專業態度,關心不同背景學生的需要等。我們的學校既有數萬名學生就讀,他們有三年至十五年接受基督教學校的培育,我們便應好好把握他們在學時的受教機會,給予全人栽培,除知識和品格外,還以基督的愛和聖經真理教導他們,引導他們成長。

面對未來,或許有不可知的變化,甚至挑戰教會能否按所定的宗旨、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繼續辦學,(註)但我認為,由於教育對社會的文明進步至為重要,因它影響著人的素質和價值觀。教會既有崇高辦學理想,願意栽培年輕人成為追求公義、真理、美善的人,因此,我期望本會不會輕易放棄對教育的承擔,能繼續為香港社會培育一批又一批有豐盛生命,又願意為香港、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承擔的人才。(全文完)

註:已故總幹事汪彼得牧師曾指出:「教會學校收學生,是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政治思想、貧富階級,不受限制,不能固守和排擠,亦不容許教會學校在香港社會孤立的存在,教會學校應該門戶開放,應該是自由的學校。」就何謂不受限制,汪牧師提出四方面:「(1)不受宗教束縛……應給與教師與學生在宗教信仰上自由選擇。(2)不受政治影響……不同意任何政治思想滲入,我們依照教育則例設立學校,處理人事和財政,但亦不同意政府教育當局的控制。(3)不受外來干預……我們既確定了宗旨與政策,我們不歡迎外來團體滲入學校代辦活動,以影響學校本身的活動。(4)不受個人支配……但會有一個漏洞,就是變成個人支配的學校,校監可能憑藉教育則例所賦予的權力,過份干預校政,亦可能校長乘虛濫用職權,建立王國,亂作亂為,以致影響教會學校的聲譽」。他更認為:「……教會學校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配合時代的轉變,仍有其在社會的貢獻,但我們亦應有思想的準備,政府當局有能力接辦時,我們亦很願意交出來。」參《會訊》(283期,1980.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