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年周年代表大會總幹事報告書(二)

810

王家輝牧師 總幹事

這是僕自二零二一年九月一日履新後,首次以總幹事身分擬就之總幹事報告。由於上任至今不足兩個月,故此報告的重點也是以未來的發展為主。

1. 未來十年(2022-2031)的想像:「建立具溫度與味道的教會」

1.1 經訓: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約一14《和修版》)

1.1.1 基督「道成了肉身」,是真實有體溫的人。他與其他人一起經歷生活各種處境,特別關心貧窮人、受欺壓者、被忽略者。教會當效法基督,牧養關顧不同階層的人,讓人感受上帝眷愛的溫度。

1.1.2 援助有需要的人、關懷在困苦中的人,這些舉動不單傳送溫暖,也是令人體會到守望相助的人情味。倘若教會能在此竭力地服事,在不知不覺間就散發出基督馨香之氣(林後二14-15)。

1.2 五個重點:

1.2.1 信徒生命:上帝居首

1.2.1.1 教會培育工作之基本方向乃是讓信徒明白及貫徹以「上帝居首」的生命與生活。

1.2.1.2 信徒在世俗價值的耳濡目染下,對生活的要求也容易隨波逐流,甚至乎對教會的期望也會出現類似「消費者的心態」,認為教會要滿足他們所需才是「好的」教會。

1.2.1.3 在泛政治化的社會中,教會的教導必須堅持唯有上帝才是至高的主,任何政治立場、政權,甚至國族意識皆不能與之相比。

1.2.1.4 本會堂、校、社會服務單位應常以「上帝居首」作為檢示所有決定之基礎原則。換言之,若有任何政策或教導將某一領袖(不論是社會或教會的)之言論、思想置於上帝之上,皆不能接受。

1.2.2 事工推動:建人優先

1.2.2.1 「建人優先」乃是本會所有工作(不論堂會事工、開辦學校、提供社會服務等)之核心。

1.2.2.2 投放於培育人才之資源應獲優先使用。縱使在資源緊絀下,也絕不能暫停培育人才之工作,尤以培育青年成才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為社會培育人才,更鼓勵青年人獻身事主,增加牧職與神學人才。

1.2.2.3 本會堂、校、社會服務單位構成「學習型組織」,通過資訊交流、跨界別協作及定期檢討與改善,既有助擴闊個別成員的知識領域,同時期待幫助各成員共同面對多變而複雜的時代。

1.2.2.4 發揮弟兄姊妹恩賜、才能;發掘學生潛能;支援家、堂、校、社會服務協作,這一切均有助建人的工作。

1.2.3 宣教動員:多元合一

1.2.3.1 本會各堂有不同恩賜、才幹之弟兄姊妹;屬校與有關學校亦有許多教職員均為熱心信徒及熱愛母校的校友。匯聚各方人才能為教會使命實踐與服務社會帶來正面幫助。

1.2.3.2 本會堂、校、社會服務單位跟社區有密切接觸,通過區域性的合作,且長期而穩定的服事能夠為鄰舍帶來祝福。

1.2.3.3 本會跟內地與外地教會的友好聯繫,有利人才與各樣資源的交流,體現主內合一的精神。

1.2.4 見證服務:一杯涼水

1.2.4.1 正如上述第1.2.3.1.項所提本會堂、校等有各方人才,再配合本會現有社會服務單位的專業同工,可以嘗試填補一些服務缺口(service gap),如未能受惠於社會保障的弱勢人士。

1.2.4.2 本會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成員,跟本地主流教會(如聖公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崇真會、信義會等)均有長期的合作(包括高等教育、神學院、醫療服務等),能夠在本港、澳門與內地作服務與見證。

1.2.4.3 關懷貧窮人、向貧窮人傳福音相信是絕大部份教會所認同的使命。對於缺乏資源和能力的人,除了紓解燃眉之急(給予一杯涼水),也需要針對制度不公而帶來的貧富懸殊問題。

1.2.5 物業更新:地盡其用

1.2.5.1 本會有三個地段需要認真探討其未來發展與用途:

1.2.5.1.1 元朗舊墟東門口:此地段原用作興建退休牧師宿舍,惟因諸多限制,故至今仍無法如期動工。倘若最終未能按計劃興建退休牧師宿舍,可考慮改為出售該地段,然後以售地所得資金連同原先準備動用之建築費,購入若干村屋單位改作退休牧師宿舍用途。

1.2.5.1.2 何福堂會所及福堂樓:自一九九九年起,本會經歷數次與發展商洽談合作機會,將此地段發展為住宅及重建兩所學校(拔臣小學及何福堂書院),惟始終未能成功。何福堂會所停止使用已逾二十年,除發展為住宅用途外,是否仍有其他發展之可能?如:共居空間或社會房屋。福堂樓日久失修,最終難免要拆卸重建。跟何福堂會所情況相同,是否能改變為共居空間或社會房屋,值得區會同工、同道一起探討。

1.2.5.1.3 太子道西191號:此地段涉及三個單位:馬禮遜紀念會所、長老堂及協和小學第一校舍。由於各單位之行政、財政均獨立,若要發展需要多方協商,尋求共識。三個單位若能一併重新發展,可用空間與用途也大大增加,然而當中涉及的金額肯定遠超現時區會與堂、校所能承擔。縱然未來十年未必有足夠資源重新發展此地段,但本會同寅也需為下一代作預備。正如昔日大衛為興建聖殿所需的一切作出預備,而建殿的工程就由其子所羅門完成。

2. 2022-2023事工中心:「上帝居首 植根聖言 立足此地 效法先賢」

2.1 經訓:

15愛子是那看不見的上帝之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16因為萬有都是在他裡面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權位的、統治的,或是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為著他造的。17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存在。18他是身體(教會)的頭;他是元始,是從死人中復活的首生者,好讓他在萬有中居首位。19因為上帝喜歡使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20藉著他,上帝使萬有與自己和好,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促成了和平。」(歌羅西書一15-20《和修版》)

2.2 前言

2.2.1 以「上帝居首」的生命與生活是信徒成長的終極目標,而基礎的培育方法就是要認識、明白及實踐上帝聖言。

2.2.2 由於對當前時局有不同的研判,故此有不少人正在考慮,甚至已決定移居外地。本區會延續中華基督教會創會精神,數十年來立足港澳傳道服務,際此不確定的時代,更要在此地繼續堅守崗位。

2.2.3 二零二三年為創會一百零五年,藉著認識本會歷史與先賢之見證,勉勵眾人當數典不忘祖,從而反思今日教會當如何回應時代的挑戰。

2.3 時代處境

2.3.1 基督徒既為天國子民,亦同時是地上公民,愛護同胞、愛護國家是應有之義,然而卻不能不問是非地順應掌權者。教會「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彼前二13),其大前提就是「為主的緣故」,而這也是使徒所堅持的原則:「我們必須順從上帝,勝於順從人。」(徒五29)

2.3.2 不論是民調數據或實際經驗均告訴我們,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香港,導致人才流失,對社會與教會均造成衝擊。去與留的討論在教會內部也引起爭辯。

2.3.3 對於決定離港者(不論是同工或信徒),他們將要面對陌生環境,一切可能要重頭開始,他們考慮甚麼才作最後決定呢?對於決定留港者(不論是自主決定或是無奈要留下),他們該如何適應《港區國安法》生效後與疫症肆虐後的「新常態」處境?當中涉及許多有關牧養、教育與社會服務需要關注的問題。

2.3.4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於二零二一年二月四日向全港學校(包括中、小、幼)發出通告,指示學校在新學年(2021年9月)正式推行國家安全教育,而有關內容將整合於不同學科及學校活動。由於這是全新的安排,而預備推行的時間也急促,故此對學校管理層和老師造成一定挑戰。在課堂內,怎樣拿捏討論內容(例如:領土主權問題)和處理學生反應等,也是另一挑戰。

2.4 具體事工

2.4.1 由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將臨期第一主日後的週一)起,安排本會全體教牧同工透過預先錄影,每天(主日除外)按經課分享聖言啟迪。有關錄影片段將上載於本會網頁及YouTube頻道:https://sl.hkcccc.org/youtube。鼓勵各堂兄姊、各校師生、各服務單位同工每日定時收看。期望透過每日聆聽聖言,讓眾兄姊、師生、同工的生活植根聖言,生命以上帝居首。

2.4.2 預計於二零二二年上半年完成本會回應當前處境之宣言。

2.4.3 安排個別堂會介紹其特別事工(例如:對弱勢群體的服事、結連社區實踐關懷行動等),凸顯立足本地的傳道服務,並期待可有互相參詳的作用。

2.4.4 舉辦認識本會歷史課程(例如:創會時期/廣東協會/香港區會主要領袖的故事、抗戰前與抗日時期的社會服務等)。

2.4.5 鼓勵學校讓師生重溫創校的歷史、發展經過及精神。

2.4.6 舉辦分享會/研討會,探討及檢視學校推行「國安教育」的進展。

2.4.7 舉辦教牧與長執研討會,應對教牧與信徒對去留問題的掙扎、領導層承傳安排等。

3. 結語

3.1 在當前疫情與政治的新常態下,教會需要加倍警醒,留心複雜而變化急速的環境。在放眼未來的發展時,不忘眼前的需要。我們當為活在焦慮不安的人帶來安慰與鼓勵、為掙扎去留的人給予關懷與支持。

3.2 所有計劃,若只有良好的意願,但卻沒有貫徹執行與不時檢討,最終仍是空中樓閣。期待各位同工、同道不是旁觀者,看看這些計劃會如何成就,而是成為代禱者和參與者,願主的旨意成就。

3.3 感謝上主的帥領,與及眾執行委員的信任,推舉僕為區會第六位總幹事。自知才疏學淺,惟靠主恩全力以赴,盼與各位同工、同道一起在此時此地繼續為主作工,榮神益人。

3.4 藉此代表大家再次感謝卸任總幹事蘇成溢牧師在過去十六年的辛勞和所作種種貢獻,願上主賜福蘇牧師和他的家人。